艺术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号码:023-81983518
手机号码:18696571197
公司官网:www.cqyyds.com
邮箱:cqyyds@163.com
公司地址:重庆渝中区中山二路174号(文化宫综合大楼)312室
重庆雕塑分享,数字艺术将要抢画家的饭碗么
信息来源:重庆雕塑 |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3日
重庆雕塑分享,数字艺术将要抢画家的饭碗么
重庆雕塑与您的分享,用数码摄影和电脑软件创作水墨画的陆军称:未来科学家或跨界抢艺术家饭碗
广州苹果专卖店开店前,一幅300平方米的巨幅木棉花水墨画遮住了苹果店的面纱。
这幅水墨画的创作手法与传统的方式不同,其中运用了很多科技元素。它出自当代艺术家陆军之手,陆军是半个广东人,20多年前就定居珠海。“它不是传统的水墨画,而是数字水墨。”陆军多次实验用手机捕捉墨水在水中形成木棉花质感的过程,然后通过电脑、软件的后期制作呈现出数字水墨的另类美感。
陆军说,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发生改变,手机、相机已经是手的一种延伸,鼠标、键盘是手指的一种延伸,科技消减了艺术创作的门槛,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只是能不能成为大家就看个人的修养、眼光和表达的意境。
他预计,未来科学家可能跨界走进艺术圈,抢走传统艺术家的饭碗,被抢饭碗的艺术家,又去抢另外一个行业的饭碗。
2016年,苹果挑选了全球11位艺术家展示其作品,陆军是唯一一位受邀的中国艺术家。1月30日,陆军广州之行分享了他的数字水墨创作过程,吸引了数百位听众。而这幅木棉花是一个命题作文,陆军只有10天的时间来完成。他借助手机拍摄墨水在水中形成木棉花质感的过程,然后通过电脑软件的后期制作,呈现出了融合中国传统水墨和科技元素的另类作品。
记者:完成木棉花这幅作品有挑战吗?
陆军:我用手机、电脑来完成(作品)。这个木棉花是命题作文,他们有要求,希望我能够表现广州的市花木棉花。这对我来说,挑战太大了。我以前的作品不具象,没有具体到一个东西。这次很难,我拍的东西都是抽象的东西,我不可能把墨滴进去,就产生一朵木棉花,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控制不了,但我觉得可以接受这个挑战。
记者:那你是怎么接受挑战的?
陆军:我分析了木棉花的特点,木棉花是所有花里面最具有男性特点的,所以这个木棉花也成为英雄花。它热烈、刚硬、挺拔。它的树枝很高很大,然后花还没有败的时候就掉下来,“砰”的一声,掷地有声,像男人一样。木棉花很厚,有重量感。那么我当时就想,我表达这个木棉花,我一定要把它的重量、厚度感、男性的特征表现出来。确实是很有难度。我在水里实验了很多方法,怎么产生这种木棉花的质感,产生这种肉肉的、很丰富的感觉。做了很多实验,很有幸成功了。
拍到了这种木棉花质感的素材,然后再用电脑做。再按我的构思想法呈现出来。我自己很满意,比我期望的要更出彩一点。
记者:这个拍完以后,后期如何处理?
陆军:用电脑,用软件photoshop再来做。我的工作方式、创作方法也是这样。先把墨滴到水缸里,拍下各种漫游的素材,然后再用电脑,展现我的构思,从而创作出作品。一般对我灵感最有帮助的就是诗歌、音乐、墨本身的形态。拍摄的过程也会给我灵感。就是这样,最终将自己的感受再进行创作,形成最后的作品。
记者:你在做这个木棉花的过程中,开始捕捉墨水形成花瓣、叶子的过程比较难,你当时还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陆军:另外一个问题是手机像素很小,而这次木棉花的画面巨大,而且我创作的时间很短,这个工作量太大了。手机拍摄的照片,按作品所需要的精度一拖到(电脑)屏幕上,它就占很小的一点点(空间)。但是你需要(用素材)把屏幕空间都占满,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主要是这个问题,这个难度很高。我不仅仅要把画面堆满,还要画面美,还要把思想、感觉表达进去,所以这个难度也是比较高的。
这是艺术创作吗?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借助这种科技的手段来进行艺术创作?
陆军:应该是从2006年创作“消费纪”、“地产梦”开始。从将来看,数字艺术也会是一种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传统方法有它的价值,新的手段、新的媒体也有它的价值。我觉得对于我个人来说,新的方法、新的媒体更有吸引力一些。
记者:呈现作品的力量是借助水吗?
陆军:这个墨在水里,受水流、温度的影响和墨的浓淡、特质的影响,还受到不同时间拍摄的影响。因素很多,因素越多,不可知不可控的成分就会越多。它随时有变化和改变,这种改变对我是惊喜,对任何一个观者也是惊喜,这是自然的力量。
记者:对于这种创作方式,外界的质疑声音主要有什么?
陆军:我刚开始在国内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你这个东西有多大的意义、价值?但是我深入其中,我感受到它是很有价值的。因为传统水墨画在宣纸上画的是二维空间,而我们在水中拍,应该是四维。它不光有空间感,同时有时间。
我们水墨最后得到的图像也是它最后凝固的图像,而用摄像机、手机来拍摄,时间是你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拍摄任何时间段的图像。所以你是在四维空间里看待一个事物。你会发现它有很多不可知的东西、不可以预测的东西。墨的各种变化、各种现象是你无法把握的,变化万千,但又跟你的参与、行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东西就变得很有趣了。
记者:也有声音会说,这种融合了技术手段的创作会不会削弱原来艺术创作的纯粹性和原始性呢?
陆军:实际上这是个观点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只有手工画的才是真正所谓的艺术。我认为不对,你用相机拍,用电脑做,何尝不是技术呢?这个是新技术,唯一区别就在这。书法一样我也会写,大家都会写,有高低之分。用相机拍、手机拍,用电脑,一样也有高低之分。这个不是问题。艺术最终衡量的不是这些东西,最终还是眼光、修养和表达的意境。
借助科技人人是艺术家
记者:科技产品对你的艺术创作会带来什么便利呢?
陆军:手机可以随时曝光,聚焦也很快,我的墨是在水中漫游,如果你聚焦很慢的话,就抓不住这个美态。它聚焦很快,几乎都能把各个状态捕捉下来,这个对我有很大的帮助。然后它清晰度很高,那幅画(木棉花),如果你不跟别人说是用手机拍的,一般人不相信是用手机拍的。
记者:那就是说像我们这些没有这方面功底的人在这方面也是很有难度的?
陆军:不是的。从技术上,相机、手机,就是小孩也能拍,它已经把这个技术门槛消减了。再比如说,photoshop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没有什么障碍。最后真正难的还是眼界、眼光、修养——你怎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东西,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记者:技术消减了艺术的门槛,普通老百姓人人都可以艺术创作了?
陆军:是的。(很多人)从小就用手机拍照,使用电脑画画,反过来他对艺术有了欣赏能力。就算他不当艺术家,多了个欣赏方向,也是很可喜的。他的生活变得丰富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2016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
2016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作品初评会议圆满结束
8月24日,2016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作品初评会议在北京中国雕塑学会会址举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成钢、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杨剑平、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陈云岗、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霍波洋等全国雕塑界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海宁盐官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夏国平、海宁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徐侃熙等海宁市相关部门领导20余人参加、列席了评审会。
初审会议现场
评委评审(1)
评委评审(2)
全体评委合影
2016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Tide Wonders· 2016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Exhibition, Haining, China)由中国雕塑学会同海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这次展览是提升海宁城市品位和形象的有力举措,是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海宁城市建设的一个具有引领性的重大文化工程。海宁是观潮胜地,钱江潮,以“一线横江”被誉为“天下奇观”。此次展览的主题为“潮起东方”,此次海宁大展将海宁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当代艺术理念相结合,令海宁的“潮文化”,生态化、物态化、艺术化,成为具有时代风骨的新的海宁风貌的代表。
自2015年5月20日海宁大展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以来,至8月5日截稿为止,共收到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的644位艺术家和2家设计单位的1299件雕塑作品方案。这些雕塑作品方案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上都新颖独到,大部分都是艺术家针对海宁地域特色为本次展览新近创作的雕塑作品方案,这些方案创作理念创新、独特、形式美观,体现了国内外雕塑家对海宁“潮文化”乃至东方精神的独特理解,具有非凡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
此次海宁大展作品初评会议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别从作品方案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公众审美与艺术性、地域性与环保性、可实施性与安全性等方面对邀请及应征的稿件进行了认真评选,共评选出预选作品70件,其中国外作品10件,国内作品60件,这些作品方案将和大展艺委会邀请的10件作品方案一起制作成为立体小稿模型,进行复评,作品立体方案复评会暨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优秀方案展”将于10月底在海宁举办。
本次大展将于2016年8月在海宁正式开幕,参展作品在海宁盐官百里钱塘大缺口三角台区域永久陈列。目前,相关各项工作也正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当中。
重庆雕塑与您的分享,用数码摄影和电脑软件创作水墨画的陆军称:未来科学家或跨界抢艺术家饭碗
广州苹果专卖店开店前,一幅300平方米的巨幅木棉花水墨画遮住了苹果店的面纱。
这幅水墨画的创作手法与传统的方式不同,其中运用了很多科技元素。它出自当代艺术家陆军之手,陆军是半个广东人,20多年前就定居珠海。“它不是传统的水墨画,而是数字水墨。”陆军多次实验用手机捕捉墨水在水中形成木棉花质感的过程,然后通过电脑、软件的后期制作呈现出数字水墨的另类美感。
陆军说,现代人的生活已经发生改变,手机、相机已经是手的一种延伸,鼠标、键盘是手指的一种延伸,科技消减了艺术创作的门槛,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只是能不能成为大家就看个人的修养、眼光和表达的意境。
他预计,未来科学家可能跨界走进艺术圈,抢走传统艺术家的饭碗,被抢饭碗的艺术家,又去抢另外一个行业的饭碗。
2016年,苹果挑选了全球11位艺术家展示其作品,陆军是唯一一位受邀的中国艺术家。1月30日,陆军广州之行分享了他的数字水墨创作过程,吸引了数百位听众。而这幅木棉花是一个命题作文,陆军只有10天的时间来完成。他借助手机拍摄墨水在水中形成木棉花质感的过程,然后通过电脑软件的后期制作,呈现出了融合中国传统水墨和科技元素的另类作品。
记者:完成木棉花这幅作品有挑战吗?
陆军:我用手机、电脑来完成(作品)。这个木棉花是命题作文,他们有要求,希望我能够表现广州的市花木棉花。这对我来说,挑战太大了。我以前的作品不具象,没有具体到一个东西。这次很难,我拍的东西都是抽象的东西,我不可能把墨滴进去,就产生一朵木棉花,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控制不了,但我觉得可以接受这个挑战。
记者:那你是怎么接受挑战的?
陆军:我分析了木棉花的特点,木棉花是所有花里面最具有男性特点的,所以这个木棉花也成为英雄花。它热烈、刚硬、挺拔。它的树枝很高很大,然后花还没有败的时候就掉下来,“砰”的一声,掷地有声,像男人一样。木棉花很厚,有重量感。那么我当时就想,我表达这个木棉花,我一定要把它的重量、厚度感、男性的特征表现出来。确实是很有难度。我在水里实验了很多方法,怎么产生这种木棉花的质感,产生这种肉肉的、很丰富的感觉。做了很多实验,很有幸成功了。
拍到了这种木棉花质感的素材,然后再用电脑做。再按我的构思想法呈现出来。我自己很满意,比我期望的要更出彩一点。
记者:这个拍完以后,后期如何处理?
陆军:用电脑,用软件photoshop再来做。我的工作方式、创作方法也是这样。先把墨滴到水缸里,拍下各种漫游的素材,然后再用电脑,展现我的构思,从而创作出作品。一般对我灵感最有帮助的就是诗歌、音乐、墨本身的形态。拍摄的过程也会给我灵感。就是这样,最终将自己的感受再进行创作,形成最后的作品。
记者:你在做这个木棉花的过程中,开始捕捉墨水形成花瓣、叶子的过程比较难,你当时还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陆军:另外一个问题是手机像素很小,而这次木棉花的画面巨大,而且我创作的时间很短,这个工作量太大了。手机拍摄的照片,按作品所需要的精度一拖到(电脑)屏幕上,它就占很小的一点点(空间)。但是你需要(用素材)把屏幕空间都占满,这需要很大的工作量,主要是这个问题,这个难度很高。我不仅仅要把画面堆满,还要画面美,还要把思想、感觉表达进去,所以这个难度也是比较高的。
这是艺术创作吗?
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借助这种科技的手段来进行艺术创作?
陆军:应该是从2006年创作“消费纪”、“地产梦”开始。从将来看,数字艺术也会是一种很重要的表现形式。传统方法有它的价值,新的手段、新的媒体也有它的价值。我觉得对于我个人来说,新的方法、新的媒体更有吸引力一些。
记者:呈现作品的力量是借助水吗?
陆军:这个墨在水里,受水流、温度的影响和墨的浓淡、特质的影响,还受到不同时间拍摄的影响。因素很多,因素越多,不可知不可控的成分就会越多。它随时有变化和改变,这种改变对我是惊喜,对任何一个观者也是惊喜,这是自然的力量。
记者:对于这种创作方式,外界的质疑声音主要有什么?
陆军:我刚开始在国内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你这个东西有多大的意义、价值?但是我深入其中,我感受到它是很有价值的。因为传统水墨画在宣纸上画的是二维空间,而我们在水中拍,应该是四维。它不光有空间感,同时有时间。
我们水墨最后得到的图像也是它最后凝固的图像,而用摄像机、手机来拍摄,时间是你可以控制的,我们可以拍摄任何时间段的图像。所以你是在四维空间里看待一个事物。你会发现它有很多不可知的东西、不可以预测的东西。墨的各种变化、各种现象是你无法把握的,变化万千,但又跟你的参与、行为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东西就变得很有趣了。
记者:也有声音会说,这种融合了技术手段的创作会不会削弱原来艺术创作的纯粹性和原始性呢?
陆军:实际上这是个观点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只有手工画的才是真正所谓的艺术。我认为不对,你用相机拍,用电脑做,何尝不是技术呢?这个是新技术,唯一区别就在这。书法一样我也会写,大家都会写,有高低之分。用相机拍、手机拍,用电脑,一样也有高低之分。这个不是问题。艺术最终衡量的不是这些东西,最终还是眼光、修养和表达的意境。
借助科技人人是艺术家
记者:科技产品对你的艺术创作会带来什么便利呢?
陆军:手机可以随时曝光,聚焦也很快,我的墨是在水中漫游,如果你聚焦很慢的话,就抓不住这个美态。它聚焦很快,几乎都能把各个状态捕捉下来,这个对我有很大的帮助。然后它清晰度很高,那幅画(木棉花),如果你不跟别人说是用手机拍的,一般人不相信是用手机拍的。
记者:那就是说像我们这些没有这方面功底的人在这方面也是很有难度的?
陆军:不是的。从技术上,相机、手机,就是小孩也能拍,它已经把这个技术门槛消减了。再比如说,photoshop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没有什么障碍。最后真正难的还是眼界、眼光、修养——你怎么把你看到的、想到的东西,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记者:技术消减了艺术的门槛,普通老百姓人人都可以艺术创作了?
陆军:是的。(很多人)从小就用手机拍照,使用电脑画画,反过来他对艺术有了欣赏能力。就算他不当艺术家,多了个欣赏方向,也是很可喜的。他的生活变得丰富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2016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
2016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作品初评会议圆满结束
8月24日,2016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作品初评会议在北京中国雕塑学会会址举办。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曾成钢、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黎明、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杨剑平、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陈云岗、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馆长傅中望、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霍波洋等全国雕塑界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海宁盐官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主任夏国平、海宁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徐侃熙等海宁市相关部门领导20余人参加、列席了评审会。
初审会议现场
评委评审(1)
评委评审(2)
全体评委合影
2016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Tide Wonders· 2016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Exhibition, Haining, China)由中国雕塑学会同海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这次展览是提升海宁城市品位和形象的有力举措,是建设文化旅游名市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海宁城市建设的一个具有引领性的重大文化工程。海宁是观潮胜地,钱江潮,以“一线横江”被誉为“天下奇观”。此次展览的主题为“潮起东方”,此次海宁大展将海宁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与当代艺术理念相结合,令海宁的“潮文化”,生态化、物态化、艺术化,成为具有时代风骨的新的海宁风貌的代表。
自2015年5月20日海宁大展开始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以来,至8月5日截稿为止,共收到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的644位艺术家和2家设计单位的1299件雕塑作品方案。这些雕塑作品方案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上都新颖独到,大部分都是艺术家针对海宁地域特色为本次展览新近创作的雕塑作品方案,这些方案创作理念创新、独特、形式美观,体现了国内外雕塑家对海宁“潮文化”乃至东方精神的独特理解,具有非凡的文化价值和学术意义。
此次海宁大展作品初评会议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分别从作品方案的独特性与创新性、公众审美与艺术性、地域性与环保性、可实施性与安全性等方面对邀请及应征的稿件进行了认真评选,共评选出预选作品70件,其中国外作品10件,国内作品60件,这些作品方案将和大展艺委会邀请的10件作品方案一起制作成为立体小稿模型,进行复评,作品立体方案复评会暨首届“潮起东方·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优秀方案展”将于10月底在海宁举办。
本次大展将于2016年8月在海宁正式开幕,参展作品在海宁盐官百里钱塘大缺口三角台区域永久陈列。目前,相关各项工作也正在紧张而有序的进行当中。